第一百零一节 三饷祸明-《铁血铸新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张官设吏,原为治国安民。
    今出仕者专为自身筹谋,居官有如是彼此贸易。
    催钱粮先说火耗多少,完成正额后又要贪腐。甚至已经减免了他们的税赋,却还是悖旨私征。
    阿堵物违心,便取而无道。又如勋戚不知厌足,纵贪横了京畿。
    乡宦灭弃道德传统,肆意侵凌于闾里。纳无赖为爪牙,受奸民之投献。
    不肖官吏,畏势而曲承。积恶衙蠹,生端而勾引。
    嗟此小民,谁能安枕?
    此间种种,朕缘何不知?奈何大明兵锋不断,几无片刻安生,如何有时间整顿官场顽疾?”
    执掌朝政多年,崇祯如何不知道秦浩明所说的问题和弊病。
    索性把他不敢讲的诸多问题,也一一列举出来。
    知道原因不难,难的是解决的办法。
    他今天倒要看看眼前这个初入官场的年轻人,有何新意?是否跟朝廷上其他官员一样,光说不做。
    崇祯原原本本把问题抛出来,反而让秦浩明怔住,真是小觑了崇祯啊!
    敢情人家什么都知道,并非自己想的一样,认为他久居深宫,被下面的官员所蒙蔽。
    “非常时期,当行非常之事!
    切不可泥古不化,不顾现实,错看了形势。
    三饷不是不能征,而是要依据道府不同情况,区别对待。
    不过微臣以为,与其因为征收三饷几百万两纹银,闹得天怒人怨,还不如从大明乡绅富户手里想办法,才是关键所在。”
    初生牛犊不怕虎!
    再加上秦浩明原本对皇权的敬畏就不是太大,崇祯既然把面纱抛开,他有什么好遮遮掩掩?
    在秦浩明看来,崇祯征三饷是绝望中的反击,内部农民起义跟外部的建奴入侵已经让大明的经济拖垮。
    平时藏富于民,但真到关键时刻需要取富于民的时候,却几乎没几个富甲商豪出来慷慨解忧。
    既然如此,那还有什么好客气?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