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章 陛下一定会同意此事的-《傲唐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听郭子仪这样说,杨晞仿佛找到知音一样,眼睛都亮了一下,马上应和道:“岳父大人说的极是,小婿也是这么想的。自安禄山的叛乱暴发以后,小婿就认真分析过这事,也是认为导致叛乱发生的最根本因素就是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太大了。在开元以前,我大唐鲜有镇边大将率军起乱的事发生,那时候也不可能有安禄山之乱这样规模的叛乱起来,除非大规模对外征战时候,不然任何一个将领手下都不可能有这么多数量的常备军。前些日子,我也和父亲说过,朝廷必须进行军制的改革,消减各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力,不然天下终难大安,父亲也是同意了我所说的观点。”

    ---------

    --------

    也不知道是因为杨国忠在历史上的恶名之故,还是因为其他原因,杨晞总觉得,如果自己真的要成大事,那依靠杨国忠是不可能成功的。在一定程度上,自己这个父亲是“猪队友”。

    杨国忠在朝堂上的恶名太盛了,他这个儿子做出了如此大的成就,许多人还因为杨国忠之故而对他“另眼相看”,把他当作奸恶之人,即使一些人慕他的能力与他结交,但也不会对他赤诚相待。

    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,他身上已经牢牢地打上了“杨国忠儿子”这个标签,即使没有血缘的关系,也很难改变。但对此杨晞并没太多懊丧,相反他很多时候还感觉庆幸自己是杨国忠的儿子,他完全明白,如果他不是杨国忠儿子,现在所取得的这些成就,不可能属于他的。

    无论杨国忠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的奸恶,但待他这个并不是亲生的儿子,却是非常好,甚至比另外几个亲生儿子都要好,这一点杨晞是挺感激的。杨国忠即使给他带来了这么多好处,那他也不能去责怪这个将他养大的父亲什么,接下来的时候,他要做的,就是尽量消除杨国忠奸恶之名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,并利用杨国忠能给他带来的正面的影响、好处,尽可能去成事。

    真的要成大事,许多时候就必须不择手段,能利用的都要利用上,还要争取更多可以仪仗的力量。

    而郭子仪就是杨晞认可的、除杨国忠之外最可以依仗的力量。

    或许郭子仪对大唐的影响不能达到原来历史上的高度,但也是一般人难以相比的。要是郭子仪愿意诚心帮助他,杨晞觉得郭氏的力量很可能就是决定性的力量,因此他一定会尽力争取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