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十九 县学书院-《唐纪》
第(2/3)页
第二天,天色阴沉,昨夜开始下的雪花已经停了,外面一片素裹。
一大早,李子圣的父亲就已经回转天水了,若等到雪在下的时候,路又不好走了。此时李子圣与王乾朗两人也吃了早饭,今个是入学的日子,姑母将二人收拾的一副书生气,看起来文质彬彬。
兄弟两个背上书袋,头发用发带束起来,按照正常的规矩,县学之中入学的年龄一般是在九岁十岁时间,李子圣可以在八岁年纪直接入了县学,其中原因也是跟程仲良分不开的。
县学乃是一个较大的书院,书院大门并不是李子圣想象之中的恢弘,只是一般的门第大小,当然回乐书院比一般的县学书院要大,因为这回乐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引起的,门口一副楹联分列两边,上书云“合安利勉而为学,通天地人之谓才”。看见此联,李子圣心中也是热血翻涌,当真大气,一副对联道出求学真谛。
回乐县学书院之外汇集了非常多人,三三两两,成群结队,其中还有着不少的成年书生,还有不少的突厥胡人,济济一堂。看见此景,李子圣也是在心中感慨,这仅仅是县学,若是到了州学乃至于最后的国学书院又是一番怎么的风采。
“来来来,排队了。”书院负责人出来,一声招呼,嘈杂的人群也开始安静起来,入学的学子,纷纷列队,家中亲属等在另一边。
“快点,表弟,咱们赶紧排前面,要不等下就分不到好的寝舍了。”王乾朗拽上李子圣,提着大包小包赶紧排上了队。李子圣尽管八岁,但是营养跟的上,倒是跟周围的十岁孩童没有什么分别。当然,王乾朗是个例外,长得实在有点高,光是站在那里,就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。
“姓名,年龄,籍贯,有推荐人么?”记录的人十分熟悉这个过程,脱口四个问题。
“王乾朗,十岁,灵州回乐县人氏,推荐人云骑尉郑钧大人,这是推荐信。”记录人将王乾朗手中的推荐信接过去。
“来,拿好牌子,站在左边。”记录人给了王乾朗一个牌子,李子圣也发现,左边站的全都是身体比较强壮的,而右边都是些书生气比较足的孩童。
“李子圣,八岁,回乐县天水村人氏,推荐人程仲良恩师,这是推荐信。”记录人听完立马抬起头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