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七十四 驿山石刻-《唐纪》
第(2/3)页
李子圣拿到手中,果不其然,这石碑的样子真的与自己猜测的一般,乃是一件古物,乃是古籍之中有所记载的东西。
邹峄山碑
峄山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(前 219)李斯书高218厘米,宽84厘米。又称峄山秦篆碑。始皇刻石纪功,其文字李斯小篆,后魏太武帝登山,使人排倒之。然而历代摹拓,以为楷则,邑人疲于供命,聚薪其下,因野火焚之。今闻有峄山碑,皆新刻之碑也。
皇帝立国,维初在昔,嗣世称王。讨伐乱逆,威动四极,武义直方。戎臣奉诏,经时不久,灭六暴强。二有六年,上荐高号,孝道显明。既献泰成,乃降专惠,亲巡远方。登于峄山,群臣从者,咸思攸长。追念乱世,分土建邦,以开争理。攻战日作,流血于野,自泰古始。世无万数,陀及五帝,莫能禁止。乃今皇帝,壹家天下,兵不复起。灾害灭除,黔首康定,利泽长久。群臣诵略,刻此乐石,以著经记。
看到了这里,李子圣也是稍稍的了解了。这驿山石刻之中所记载的无非都是这秦始皇帝的丰功伟绩,尤其是这邹峄山乃是位于这齐鲁大地,也就是这周礼之都,泰山之地,国之象征重器,秦始皇帝来到峄山的下一处,就是这泰山封禅之地。
这邓青等人拿的乃是这邹峄山碑,也就是当年的秦始皇帝东巡之时,途径邹城峄山之时,所留下的这石碑。
但是这后面也说了,这最初的驿山石刻由于这野火焚刻,使得这原始的驿山石刻已经是不完好无损了,所以后来的这驿山石刻乃是新刻的石碑。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魏太武帝已经将这石碑带走了,所以此时的驿山石刻的原本已经消失不见了。
李子圣也是脑袋轰鸣一声,想到了这里,突然发现了这事情的大致脉络。
此时唐玄宗泰山封禅,这邓青或者是说这邓青的背后势力,必定会有所动作,染指此次封禅之举。
自己的恩师程仲良,一生端正,乃是礼学大家,听说皇帝封禅,也是特地出山,喜上眉梢,礼学大家可以成就,但是封禅之举实在是万年难遇的大事,自己恩师也是每日焚香沐浴,端正衣冠品行,就是为了可以共襄盛举,但是却没有想到中途惨遭贼人暗算。
自己的恩师去不了,不过,自己一定要为自己的恩师完成了这个夙愿,邓青等人要破坏,自己尽管是能小力弱,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。
“八两,将地室里面的那些文房四宝拿出来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