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在将改良版造纸术以及活字应刷术拿出来后,刘协又继续向郭嘉、贾诩二人阐述了一番自己对于普及教育的改革设想。 首先,想让平民百姓读书必须得让他们识字,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。 不然的话平民百姓们连字都不会识,那书再便宜也没用,教育资源是个很大的问题。 普通百姓读书困难的原因不止是书籍和纸张昂贵,更在于没有老师。 “关于如河让百姓识字,朕想出了一套特别的办法,朕称之为‘速成识字法’。” “先学会注音符号,然后通过注音识字,接着再进一步了解文字的意义。” 刘协把拼音的概念跟两人简单讲了一遍。 为了方便他们理解,还在纸上把所有音母写了下来,并且告诉他们这些注音符号的意义。 郭嘉和贾诩都是聪慧之辈,刘协仅仅给他们讲了一遍,他们便搞懂这拼音的用法以及便捷之处了。 “陛下,您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些的?” 郭嘉忍不住发出这般感慨,用既钦佩又复杂的目光望向刘协。 在他看来,这拼音识字法当真是极妙,此法若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,识字将不再困难。 因为拼音识字法将文字先简化为一个个注音符号,让人先快速记忆,然后再慢慢理解。 这比直接记忆一个文字要简单得多。 一天记下几十上百个文字不成问题。 天子能够想出这样简单容易就能识字的办法,着实是鬼才中的鬼才。 他是打死都想不出来的。 刘协轻咳一声,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:“偶然想到,偶然想到……都是先辈智慧的遗泽。” 他来自后世,虽然穿越到了古代,但对他来说这些东西的确是先辈的遗泽。 贾诩笑道:“有了此法,识字困难的问题也解决了,不过臣以为还是得由朝廷在各地开办公用学塾。” “光有方法,没人教的话还是不行。” 想要读书学习,老师是很重要的,这也是为和老师能够与‘天地亲君’并列的原因。 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 刘协说道:“此事朕会着手准备,关于老师的人选,朕会专门挑选一批寒门子弟入国子监培养,然后再让他们前往各地学塾教授三年或五年知识。” “考评优异者,可直接入仕。” 国子监的想法,刘协在刚刚聊天的过程中和郭嘉他们提到过,其实和鸿都门学别无二样。 同样是绕过现有的察举制度,由天子直接选拔人才进入其中学习,学业优异者可以直接入仕。 有汉灵帝鸿都门学的例子在前,开办国子监也不会太引人注目,别人顶多被人认为天子也想效仿先帝,自己选拔人才。 当然了,国子监的学习内容需要重新拟定。 郭嘉点头认可了天子的这一想法,但又迟疑着说道:“可是陛下……这将会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啊。” 开办国子监,在各地开公用学塾、公用图书馆、编纂印发书籍,这些都需要钱。 而且是大量的钱。 对于刚刚经历过战乱,刚刚统一不久的大汉来说,这笔钱是不小的负担。 关键是这份投资不是短期能够得到回报、看见效果的,这是长期的投资。 “朕已经让显奕对各大家族进行清算了,这应该能得到一笔不菲的钱财,所以前期的投入不必担心。” “而且朕也没打算在全国推行,只会在各郡的治所进行试点,日后再缓慢普及。” 刘协说道。 袁熙已经得到了他暗中授意,去对在这次统一中站队错误的家族进行清算。 该杀的杀,该抄的抄。 即便是那些得到了赦免的家族,诸如江东的各大世家,也得交出一笔保命钱。 从逆之罪,岂是那么容易就算了的。 这可是敲竹杠的好机会。 当然了,肯定不能公然这么搞,所以他是让袁熙私底下去搞的。 袁熙之前就敲诈过豫州、兖州二地的世家大族,对于这种事他简直手到擒来。 无非是再多招一些仇恨罢了,对于举族都死绝了,只剩下光棍一个的袁熙来说根本不疼不痒。 “那以后陛下打算怎么办?” 贾诩询问道,脸上有着担忧之色:“这种办法短期内尚可,但终究无法长久。” 抄没从逆的家族,敲诈各大世家,都是一次性的买卖,总不能逮着一群羊一直薅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