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…… “东楼回来了!” “严兄他变了。” “严主事完全没理我……” 翰林院中,海玥从林大钦的称呼变化里,明显感受到这位的失落。 对于严世蕃回归后的态度,林大钦确实很难过。 要知道当年他们不仅是国子监的同窗,更是同斋舍的好友。 无话不谈的那种。 没想到短短数年间,关系竟如同陌路一般。 人都是会变的,严世蕃心里如何想的,海玥也不清楚,自然不会枉顾事实地宽慰,却也有些奇怪:“严东楼担任兵部主事,如何能与敬夫接连相遇?” 林大钦叹了口气:“他可不仅仅是在兵部威风,六部行走,连通政使司的赵通政,都成了他的跟班呢!” 赵文华是被堵了个正着。 今年三十八岁的他,进士入仕已十二载,在六部的资历颇深,后在严嵩的提拔下,任通政使司左通政,正四品。 通政使司负责内外章疏、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,是一个关键的职位。 历史上的赵文华,就曾担任正三品的通政使,朝堂上但凡有弹劾严嵩的奏疏情报,奏疏经其手,皆先送严嵩,然后再进呈给嘉靖。 现在通政使司的正使,是夏言的人,却被赵文华牢牢盯住,凡事都向严嵩通风报信,俨然也是心腹之一。 只是没想到,会被顶头上司的儿子堵住。 “怎的?” 严世蕃笑吟吟地看着他:“给我这位一心会的前辈办事,委屈了你?” “东楼兄这是哪的话……” 赵文华心里还真觉得挺委屈。 且不说他左通政的身份,一心会现在是什么规模啊? 进士出身的官员遍布天下州县,京师中枢里面也开始起势。 如今再度交流起来,彼此都能看到美好的前景。 而相比起翰林院内那位一直为众人榜样的会首,不久前提出的上书房制度,甫一推出,就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称颂。 某位元老级的人物,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了。 包括曾经笑嘻嘻看着落榜的赵文华在内。 没想到严世蕃此次回归,竟是自称前辈,颐指气使,跋扈到了这般地步。 他们可都是翰林,都是进士,你一个举人,根本没有资格来参加会社哦! 什么,严世蕃是大权在握的首辅独子? 哦,那没事了。 赵文华压抑住怒火,干笑着道:“东楼兄相招,小弟岂能不效犬马之劳?” “哈哈!我就知道你能想通!” 严世蕃笑吟吟地拍了拍他:“还有一人毛遂自荐,今科新晋的进士鄢懋卿,也是个知情识趣的,有你二人相助,我初回京师,心里才算踏实!” “走,随我上任兵部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