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选的时机很好!” “借着皇儿,跟朕斗法?” 震怒之后,朱厚熜一本本奏疏看着,眼神闪烁,开始思索对策。 能够一眼看穿权力本质的皇帝,和懵懵懂懂的皇帝,注定是截然不同的统治生涯。 朱厚熜年少时,就明白了一个道理—— 大明皇权,不可撼动。 三朝老臣内阁首辅杨廷和斗不过他。 左顺门哭谏,那么多朝堂重臣,那么多大学士与言官,换做别的皇帝,早就被逼得退让了,他却无半点纵容,狠狠地杀下去。 因为左顺门外的朝臣看似位高权重,却不能代表整个朝堂,充其量不过是一场结党抗君。 结党不怕。 结的党再大,也必然有反对的派系,只要扶持对方,形成抗衡,很快臣子就会陷入内讧,君父再居中调解,就可稳坐高位,让群臣再也没有机会对抗自己。 甚至朱厚熜都没有用这种法子,直接派出锦衣卫,开启廷杖镇压。 哪怕通过暴力解决问题,绝非上乘的手段,但太祖遗风就是如此,该动手时绝不会手软。 真理在锦衣卫的棍棒之下,天大地大皇权最大! 但此次不同了。 因为太子与诸皇子,也代表着皇权的一部分。 偏偏太子多年空缺,好不容易册封,三个多月就病重难治。 又有三位皇子一起卷入阴谋弑兄的大案中。 借着这件事情发难,无疑是最佳的时机。 群臣前所未有的统一。 不再是结党…… 或者说,不再是一家一姓的党! 而是天底下的伦理纲常,公理正义! 这种情况下,再用左顺门哭谏时期的廷杖,就不成了! 他不可能下令,将六部九卿,所有京官统统杖责一遍,那是绝对会严重动摇统治根基,甚至这种“乱命”,甚至可能得不到执行! 真到那一步,才是彻底坏了事! “所以……” “这是逼得朕认错?” 朱厚熜缓缓闭上眼睛。 事实上,不用廷杖,他也转瞬想到了破招的办法—— 重新临朝,安抚群臣。 承认自己对待太子过于严苛,又受到了暗卫的蒙蔽,将之彻底解散。 再用个一两年时间,将海玥、严嵩、夏言及他们的心腹党羽统统调离中枢,重新提拔一批朝臣骨干。 是的,以朱厚熜往日的手段,短短一两年间,便可以将朝堂来一次大换血,将今日胆敢聚众上谏的臣子,有一个算一个,统统清算! 但想到这个办法,朱厚熜心头升起的,不是释然与安稳,而是浓浓的烦躁。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,他可以将朝臣换血,但换血之后的朝臣,如果还是支持这套伦理纲常,一心要跟自己对着干,又该如何? 答案唯有一个,再提拔的这群臣子,必须是毫无底线,只懂得迎合皇权的官员! 可要提拔这么一群人上位,阻力必定变大,换血时间势必就要拖得更长,也许不止一两年,得两三年,乃至三四年才能完成,毕竟还要甄别筛选。 而且他从此之后,就告别后宫享福的生活,必须要重新回到前朝去,关心六部的每一项大事,插手每一次任命,才能掌控朝堂,确保自己不被架空。 因为无底线必然代表着贪欲,贪婪的欲望一旦不加以控制,是连皇权都敢染指的。 相比起历史上的嘉靖,已然习惯了严嵩多年的服侍,今时的朱厚熜当然不可能相信一群刚刚提拔的奸臣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