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71章 南海播下三季稻-《大秦嫡长孙,打造万世强秦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殿下,玳瑁县尚且有黎水(今南渡江),以供百姓引渠灌溉稻田,而儋耳县(原离耳部),则无河流可用。

    因此,臣决定从南峰山开掘引渠,流向岛中西北引溪成河,令儋耳百姓可开垦更多良田。”

    嬴长生向史禄说道:“史公此计绝妙,若能落成,则是造福百姓之举。”

    “若论造福百姓,臣不及太子半分。若不是有了水车这等灌溉神物,少不了要动员更多百姓劳力。”

    “史公谬赞。不过这开渠之前,孤有一事提醒。”

    “太子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这开渠动土之前,须得提前筑堤。不过眼下只能先用夯土或砖石,若是有水泥,可保河堤千年不损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,何为水泥?”

    “此物凝结之后,坚不可摧,远胜糯米石灰浆,无论作用于城墙、房屋、水利,都是绝佳利器。”

    史禄连忙问道:“殿下可有此物?”

    嬴长生说道:“此物需要大量铁矿,眼下孤并无此物,仅仅处在用少量铁矿研发之中,无奈我大秦铁矿目前发掘甚少,铁器尚且不足军用,仍以青铜为主,故而,孤也无法大批量研制!”

    “如此说来,我大秦盛世降临之日,尚缺国运,倒叫人可惜!”

    “史公无须忧虑,孤既已立志要开创盛世,岂会因区区水泥而阻碍脚步?”

    史禄闻言,瞬间被嬴长生的豪气折服,连忙行礼表态。

    “太子有此雄心,臣必然全力响应。”

    嬴长生自南下以来,所表现出来的作为,无形之中,已然成为南海众臣将来誓死追随的对象。

    这其中绝妙的默契在于,嬴长生不但知人善任,礼贤下士。

    他也并没有刻意的去拉拢,而是通过一件件事,一点一滴的,帮众臣解决难题,从而获取威信力,最后收获他们的跟随。

    试问,哪个有作为的官员,不愿将来追随这样的明君?

    嬴长生托起史禄,感叹道:“愿将来,我等一同见证盛世到来!”

    视察完稻田,根据和史禄所拟的方略,开展对稻田精耕细作的运动。

    首先,在玳瑁郡的黎水两岸,以及海峡对岸的雷州半岛区域,开垦数万顷水稻田。

    其次,再由史禄主持,调动军民一同前往南峰山,将山顶湖的水,引向儋耳县。

    最后,儋耳县就可以再开垦大量稻田。

    此外,嬴长生给当地带来了曲辕犁这件耕田神器,在他的指导下,南海的百姓还学会了一项施肥技术。

    那就是因为琼州郡贝壳众多,几乎数之不尽、取之不竭。

    用法则是将贝壳碾碎之后,参入到耕土里。

    得太子授法,百姓感恩戴德的同时,也期盼来年,水稻能长得越高越壮,稻穗上的颗粒更加饱满。

    半个月后,黎水岸边,正在举行了一场籍田仪式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