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至于扶苏的真实想法,也不难猜到。 随即,嬴长生抖了抖衣袖,便亲自走上台去。 台下的儒生正在窃窃私语,商量着谁先第一个上去跟太子爷论一论。 见儒生还不派人上来,嬴长生便出声催促:“诸位难道要让孤一人唱独角戏么?” 终于,儒党总算选出一个人来,上台跟太子辩论。 此人名叫温琦,现任尚书令,这个官位的份量,也足够对得起储君的身份。 “臣不才,奉陛下之命,与殿下对弈,若有冒犯,还请殿下恕罪。” 嬴长生不客气地说道:“怎么?听你这言下之意,好像做好了冒犯的准备。” 温琦大惊失色,连忙解释道:“殿下,臣不敢,更无此意!” 嬴长生面色一变,转而笑眯眯地说道:“无妨,既然是辩论,那就公平公正,倘若有所冒犯,孤也不会计较。” “殿下深明大义。” 令温琦没想到的是。 嬴长生上一秒还是一副通情达理的样子,下一秒就变成了咄咄逼人。 “孤问你,奏疏上为何要求独尊儒术?” “纵观诸子百家,唯有儒门最受世人青睐,春秋传承至今不衰,反而愈盛。殿下难道不认为便是最好证明么?“ “说得也没错,但独尊儒术,将百家弃之敝屣,杏坛何以健全?学子焉可多知?” “以臣之见,人只需具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勇、恕、诚、忠、孝、悌即可,学多则浑,倒不如独尊儒学,殿下难道不知,贪多嚼不烂的道理?” 嬴长生深知先秦的古人为何固步自封于一家学说,而不屑于其他百家。 很大程度上,是因为教育资源有限。 试想在“纸笔”发明之前,古人书写用刀,记录用竹子,而且黑板这种知识传播神器还没普及。 面对高昂的教育资源,难免会让天下学子望而却步,非殷实大户,根本耗不起。 就拿陈平来说,他非得找个富婆,才能保证他在脱产的情况下完成学业 嬴长生正义凛然地说道:“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儒、法、道,其中定然时有师者,且师者易变,唯有百家互通互补,才是国学正道。” 温琦眼睛左右闪动,不知该如何接下来。 十息过去了,他还是说不来,只能黯然退下台。 接下来,又上来一位儒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