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五十三章 祸出玲珑城-《出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那位年轻皇帝第一次,像逃似的跑出了金銮殿,往深宫后院中跑去。

    好像身后,有什么东西穿透了围在皇宫宫墙之上的法阵,进入这里,追赶着他。

    可能,是煊京数十万生魂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碧海仙宗宗主,陈天韵叹息一声,“援军就要到了,可我们撑不过今晚。”

    那位翠微仙宗宗主赵元阳摇头道:“援军到与不到,咱们都要死。”

    陈天韵微微皱眉,沉思这位赵宗主的言外之意,想明白后,大笑着释然。

    他懂了。

    是说,就两座天下之间的战争来看。

    所谓“援军”,其实根本就不存在。

    扶摇的每一个炼气士,都得为了守住扶摇的土地,浴血奋战。否则早死晚死都要死。

    而之所以赵元阳敢定论他们必死,则是因为,仓庚州是妖族进攻的主战场,而大煊王朝地界,更是主战场中的主战场。

    身处千万妖族大军之中,谁可不死?

    或许那李忲贞可以不死。

    可他陈天韵不行。

    这位碧海仙宗的宗主阵师,收敛笑意,大袖一挥,朗声道:“陈天韵先行一步。”

    而后是那碧海仙宗上百位炼气士弟子的异口同声。

    “愿随宗主赴死。”

    妖族如蚁,涌入煊京。

    天子不守国门,退缩于宫门之内。

    碧海仙宗肩负起拯救黎明苍生于水火之中的重担,宗主陈天韵,当仁不让,率先一步带领碧海仙宗众弟子御风散落大煊京城各处,杀妖救人。

    这一日,继北朝闻死于夜叉山压胜之战后。

    南天韵死于守护大煊京城。

    碧海仙宗举宗入城,鏖战妖族大军,最终覆灭。

    以身殉道,无愧扶摇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临安城。

    书生梁敬没有第一时间跑去仓庚州主战场,而是始终待在梁府,研究压胜通道中的文字。

    并非什么贪生怕死,只是梁敬认为,此事非同小可,还需要从根源处寻找问题,解决问题。

    压胜通道为何说碎就碎?

    是符文的松动,还是有人刻意为之?

    妖荒天下在扶摇天下,有无内应,如果有,那个内应,或者说“那群内应”,是什么人?

    这一切,都需要有人思考。

    正如战场之上,不能人人都只顾着埋头往前冲,必须有人要放下刀剑,举起战旗。

    也一样有人不能够上阵杀敌,赚取战功,而是只能站在城墙上,敲锣打鼓,为友军提升士气。

    有人骑在马上却不可冲锋,只可传令,保持部队阵型。

    有人一身武功,却不能陷阵,只能高举盾牌,为友军抵挡飞箭。

    一场大战,并非是人人抡起膀子,撕碎衣衫,然后什么也不想就往人群里冲的。

    一场大战,是分工明确,各个部落之间,各自为战,却又相互配合,配合越是默契,战争的胜算便越大。

    从王到将,从将到兵,命令的传达与下发,命令的执行与反馈,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
    期间需要经受的考验,需要经过的过程,远超乎常人想象。

    好比那与人言语,甲心中所想,与嘴上所说,是两个意思。

    可乙耳中所听,与甲口中所说,又是两个意思。

    一个人想的说的,都已经是两回事了,被另一人听了去,便出现了第三种意思。

    第三种意思再反馈回来,自然与第一种甲心中所想的意思,差了不少意思。

    世俗王朝之间的战争,尚且如此复杂,更何况山上仙师加入到这个大战行列中来呢?

    更何况,如今是两座天下的事,而非区区几座世俗王朝与藩国之间的“小打小闹”呢?

    梁敬在以儒家观复、瓦解两样神通,观测守陵人钟余暂借给他的古籍之后,发现古籍上,早有圣人一语成谶。

    书上所写,是那“后有天下,分压四域,其一为妖,其二为魔,其三为冥,其四为邪。”

    这不就是扶摇天下此前的状态吗?

    梁敬接着尝试分析翻译那位远古圣贤的谶语,发现果真有玄机。

    书上又说,“妖魔入侵,玲珑为主,内外策应,山河破碎。”

    妖魔入侵,其中那妖荒天下,已经正式对扶摇天下发起战争。

    难道负责压胜魔罗天下的那座镇魔塔,也要失守?!

    至于后面的玲珑为主,内外策应,跟梁敬猜测的不错。

    只是,这个玲珑,难道是指玲珑城?!

    那是一个极度神秘的组织,梁敬对他们知之甚少,只知道那个所谓的玲珑城,喜欢培养谋士,搅乱藩属小国与世俗王朝中的朝政,借此影响一国气运。

    那么数国气运联合起来,便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州气运,乃至于......

    梁敬忽然目瞪口呆,心中有个万分惊骇的想法。

    玲珑城要做的,不是影响某一国的气运,而是影响一座扶摇天下的气运。

    下一刻,他的身后,凭空浮现一个身形,以长剑抵住梁敬脊后脑勺,俨然一副要让这读书人脑袋开花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知道的少,你才能活得好。”

    那人如是说道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